美術教育作為培養文化建設人才的重要工作,承擔著為國家和民族培養美術專業人才的任務。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一樣,旨在實現學科知識傳授,使學生習得美術知識與技能。同時,美術教育強調人文教育功能,通過教育訓練,培養學生認識美、體驗美、感受美、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,進而使他們具有美的理想、美的情操、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。新時代美術教育應當把人文性和人民性作為根本的價值取向。
人文性也可稱為人文精神,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,表現為對人的尊嚴、價值、命運的維護、追求和關切,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,對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。
在教育領域,人文性往往與科學性相對而言?茖W性更加關注教育學科領域專業知識是否能夠有效地傳承,人文性則希望在教育過程中使人的本性、尊嚴和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和發展。新時代美術教育,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。
引導學生“觀宇宙之大”“察品類之盛”,帶領學生走向生活、走向自然、走向社會,走進文化古跡、博物館、美術館、民俗館,了解美術的多樣性和差異性,領悟藝術作品的精髓。
引導學生“博觀而約取”“厚積而薄發”。當今的美術教育,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繪畫、版畫、雕塑課程,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發展,影像、3D動畫等不同藝術形式紛至沓來,賦予美術教育更寬泛的內容。因此,應當培養學生了解和掌握多種藝術形態的特點和規律,使各種知識與技能相互融通、彼此聯系,真正獲得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引導學生形成“坐忘心齋”“虛靜洞明”的藝術心境。美術教育是提升學生藝術修養、培養審美素質的過程。莊子的“心齋”“坐忘”,提供了審美素質提升的途徑。心拋卻了欲望和機械論的束縛,達到了虛靜洞明的境界,才能成為合格的審美主體,獲得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和鑒賞。美術教育過程中,應當著力訓練學生對美的感悟和尊崇,用淳樸之心去獲得美的感受、收獲審美的愉悅。
引導學生養成有主見、不盲從的批判精神。美術教育應使學生學會使用批評的理論工具,構建文藝批評的價值尺度,形成寶貴的批判精神,構建與中國傳統美學適配的批評理論體系,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批判精神的新時代文藝批評人才,更好完成新時代美術教育的重要使命。
源于人民、為了人民、屬于人民,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,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。這要求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,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。在美術教育中,應當從多方面著力培養學生的人民性審美觀。
培養人民至上的審美境界。美術教育應引導學生深切體會人民在時代進步、社會發展中的偉大推動作用,把發掘人民題材、講好人民故事、傳遞人民愿望、滿足人民需要作為從事美術工作的基本指導;著力提倡研究經典、賞析經典,在感悟大師名家的創作源泉、創作構思中提升審美追求;抵制網絡碎片化的文化快餐、內容膚淺媚俗的流行元素,避免形成淺表、浮躁、拜金的通俗化庸俗化審美觀。
厚植心系天下的家國情懷。美術教育應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藝術興趣、藝術追求與國家民族命運維系在一起,將對國家民族人民的深愛轉化為不竭的創作動力。
建立傳遞真善美的審美標準。培養人民性審美觀,必須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人民的時代精神,用細致的藝術觸覺和充滿時代感的藝術語言,去表現新時代人民的創造,弘揚生逢盛世不負時代的奮斗之美。
在繼承中推進民族性創新。美術教育需注重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規范,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,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,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。同時,要在發展自身傳統中尋求超越、對接世界,在世界藝術領域鮮明確立起中國視角、中國風范,展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應有的底氣和形象。
。ㄗ髡邽橹醒霊騽W院舞臺美術系副教授)
(責編:郝孟佳、孫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