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業興則百業興。近年來,黃梅村緊緊圍繞興產業、促就業、帶民富的發展思路,做大“大棚經濟”文章,大力發展特色、高效、優質的大棚果蔬產業,為激活村集體經濟與農民收入雙增收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子。
俯瞰羅嶺鎮黃梅村大棚蔬果基地,鱗次櫛比的連片大棚蔚為壯觀。時下,正在加緊施工的標準化藍莓生產加工基地一期項目格外引人注目,整齊排列的大棚已經披上嶄新的薄膜,大棚里工人們正在搶抓有利時機,緊鑼密鼓鋪設灌溉設施,現場一派忙碌景象。該項目從今年元月開工至今,羅嶺鎮提供保姆式項目服務,用時不到5個月,項目實現了落地建設投產栽種。當下一期項目100畝已落地建設,每畝栽種無土基質藍莓400株,預計每株單產8到10斤,保守單價20到30元,預計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,帶動周邊村民務工就業,拓寬增收渠道,促進經濟發展。
走進雙益生態園里,一排排葡萄藤架整齊延伸,一顆顆圓潤飽滿、晶瑩剔透綴滿枝頭,為確保葡萄品質,果農們紛紛為其套上“外套”,各類品種葡萄即將迎來掛果期。憨老三家庭農場大棚內,一股香甜、清香的蜜桃味道撲鼻而來,飽滿紅潤的果實隱藏在綠葉間若隱若現,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光采摘。“這里的胭脂血桃色澤鮮艷、肉質硬脆,而且都是綠色食品,吃著也特別放心,準備多摘點,給親戚朋友們也帶一點。”采摘園里的游客劉先生高興地說道。
目前,黃梅村通過自營、發包、租賃、參股、合作等方式,盤活村閑置土地、溫室大棚等集體資產,先后引進采摘類現代農業企業3個、家庭農場4個,成立合作社2個,其中國家級合作社企業1個、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個,共流轉土地3700畝,年總產值3000萬元以上,解決200人務工就業,每年帶動群眾收入近100萬元。
設施農業顯高效,“大棚經濟”真火爆。近年來,黃梅村以產業興旺發展為重點,整合優勢資源,因地制宜,采取“基層黨組織+公司+合作社+規模種植戶+農戶+脫貧戶”的經營模式,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,積極培育“小辣椒”“小菊花+”“小藍莓+”等特色高效設施農業,大力發展大棚種植,增加經濟效益,著力將農業產業種植打造成農民增收的“助推器”,開啟鄉村振興的“金鑰匙”。(章春萍)